三星手机业务换帅:三星中国手机业务迎来新篇章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每一个细微的变动都可能影响到一个品牌的未来走向。近日,三星手机业务迎来了一则重磅消息——三星中国手机业务正式换帅,这一变动无疑为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期待。
一、换帅背景: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
近年来,三星手机在全球市场表现稳健,但在中国市场却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华为、小米、OPPO、vivo等本土品牌的崛起,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日益复杂。三星需要在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同时,找到在中国市场突围的关键路径。此次换帅,是三星面对中国市场挑战,寻求新的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新帅上任之际,正值三星加速布局5G、AI、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关键时刻。如何在新技术浪潮中抢占先机,如何利用本土资源深化市场渗透,成为了新任领导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新任领导者的使命与愿景
据悉,新任领导者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曾在多个国际市场中成功带领三星手机业务实现逆势增长。他的到来,不仅为三星中国手机业务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思维,更明确了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方向——以用户为中心,创新驱动,深耕细作。
新任领导者表示,将致力于提升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满意度,通过加强本地化运营、优化产品线、提升售后服务等措施,打造更加贴近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三星手机品牌。同时,他也将积极推动三星与中国本土企业在技术研发、产业链合作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创新发展。三、战略调整:创新驱动,精准布局
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三星手机业务在新帅的带领下,将实施一系列战略调整。一方面,三星将加大在5G、折叠屏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智能手机的需求。
另一方面,三星将深化渠道布局,加强与电商、运营商、零售商等合作伙伴的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市场覆盖率和品牌曝光度。同时,三星还将加强数字营销和社交媒体营销,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实现精准营销,提升品牌认知度和用户粘性。四、展望未来:三星中国手机业务的新篇章
随着新任领导者的上任和一系列战略调整的实施,三星中国手机业务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创新驱动和精准布局的引领下,三星将在中国市场实现更加稳健的增长,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创新的产品和服务。
未来,三星不仅要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更要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者,为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三星中国手机业务在新帅的带领下,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创始人亲弟出任CEO,市占率剩0.5%的魅族能走出困局吗?
出品 搜狐 科技
作者 张雅婷
编辑 杨锦
近日,一封内部全员信“曝光”了魅族的重大人事变动——前CEO、魅族创始人黄章亲弟黄质潘出任CEO,黄章仍为魅族 科技 董事长,将专注战略大方向及产品相关工作。
据了解,黄质潘自2004 年便加入魅族,也就是魅族 科技 正式成立一年后。黄质潘曾历任魅族财务、供应链、海外业务负责人等重要岗位。
对此,有网友评论称,“该人事变动恰恰证实了魅族是家族企业。”而魅族公关方面则表示,“我们管理都很现代化了,资本层面也有很多类型的存在。”
其实,创始人亲信在公司管理层中担任要职,在手机厂商中并不算稀罕事。比如,任正非之女孟晚舟现任华为副董事长、CFO。
而魅族近年来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或许是,打江山的“三剑客”悉数出局,而“黄家人”带领下的魅族又在手机战场中“节节败退”。
魅族管理层中的“黄家人”身影
搜狐 科技 查阅发现,目前在珠海市魅族 科技 有限公司的主要人员中,除了黄章(黄秀章)以外,共有两名黄姓成员,分别是黄质潘和黄劲松。此外,黄苏琴为 历史 股东,黄柏涛为 历史 法定代表人。
在魅族的董监高人员变更中,近两年有两个关键时间点。工商信息显示,2019年4月30日后,总经理职位由黄柏涛变更为黄秀章,监事由黄和任变更至黄小琴;2020年10月14日后,监事由黄小琴变更为黄劲松。
从公开信息来看,魅族的组织架构背后至少有8位“黄家人”的身影。其中,黄章的表弟黄柏青曾在魅族担任后勤副总裁;黄章的表弟黄柏涛曾担任总经理,在公司内部任采购总监;黄章的亲姐姐黄小琴则担任商务副总裁。
外界对魅族“家族企业”的诟病由来已久。据品玩报道,有行业人士表示,魅族产品的品质曾出现过明显的滑坡,比如充电器起火事件频发,跟黄家人掌管供应链不无关系。“2016年,魅族其实还是有能力把销量做到3、4 千万台的,只不过当时黄家人刚从郭万喜手中接管了供应链,出了乱子。”
而与无处不在的黄家人形成鲜明对比,是创业“三剑客”的落寞出局。“三剑客”主要由联合创始人白永祥、负责营销的李楠、以及Flyme系统当家人杨颜组成,对魅族的发展有突出贡献。2018年,白永祥因PRO 7滑铁卢而离职,杨颜卸任Flyme事业部总裁,2019年李楠因反对魅族16加量离职。
对于他们的离开,黄章的态度稍显冷漠。有网友咨询白永祥离职的相关问题时,黄章表示“想他去原价买他的PRO 7就好了”;对于李楠的离职,黄章回应称,“对公司来说能挣钱的就是人才,不断亏钱的就是费财。”
自黄章亲弟弟黄质潘出任CEO事件发酵后,搜狐 科技 在魅族官方社区看到,一则题为《黄总关于家族企业传言的回复》的帖子成为了热门,讨论度颇高。
该帖发布于2月8日,内容是黄章在2019年对“魅族家族企业”相关言论的回应,发帖人表示,“谣言止于智者”;热度第一的评论为,“黄老大说得对,这些低级黑真的无聊。”
此前黄章称,“整个高层就一个跟随魅族创业多年的我弟弟在海外市场部任职算是高管之一,魅族公司组织架构都是公开的,不要装作不见就造谣。还有关于股份,我个人分两次拿出过约20亿股给员工作为股票激励,后续公司也会通过增分(应为“增发”,搜狐 科技 注)等形式继续实施股权激励。由于政策原因员工持股大多通过成立有限公司持股,所以工商登记是看不出来的。”
市场份额仅剩0.5%,“换帅”能解魅族困局吗?
其实,魅族是否承认自己是家族企业并不重要,因为大部分人并非单纯地排斥家族企业,而是排斥片面“任人唯亲”、以至于影响公司运转的家族企业。
比如,三星作为家族企业,三代掌门人均来自李氏家族,管理风格被认为是军事化、大男子主义、对错误的零容忍。但其家族的管理模式带来了极高的凝聚力和决策效率,三星也从本地企业成长为全球性品牌,其公司整体营业额现如今相当于韩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
而在黄家人主导的魅族发展史中,错误的战略方向、频繁的人事动荡让魅族错过了跻身手机厂商第一阵营的最佳时机,以至于从与华为、奇酷、小米平起平坐的“花旗小妹”沦为others。
在国产厂商迅速崛起、华为OV市场份额迅速攀升的时间里,魅族于2016年盲目加量,一口气发布了14款新产品;2017年进军高端市场,但PRO 7系列并未打动消费者的心,直至2018年仍在消化库存。高管们成为了决策失误的买单者,组织架构调整迎来大变局。
公开数据显示,魅族手机出货量2015年2000万台,2016年2200万台,2017年2000万台。2018年起,魅族不再对外公布具体出货量,赛诺的数据显示,魅族2018出货量948万部,同比下降46%。
在魅族的今天是如何造成这个问题上,李楠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整个公司文化自上而下的自大。你想想,魅族当年还自己做微博想跟新浪竞争。”
去年魅族只发布了17系列的两款手机,CINNO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魅族在国内手机市场占比0.5%,Q3占比0.3%。但也得益于战线的收缩,魅族宣布2020年完成业绩,实现盈利。
作为新任CEO,黄质潘在今年的内部信中谈到,魅族未来将会继续坚持走中高端路线,差异化的策略。2021年魅族将会执行一体两翼战略,以高端旗舰手机为主体,同时全力发展AIoT智能穿戴业务和Lipro高端智能家居。
然而,手机市场已经进入寡头时代、头部效应加剧,“小而美”厂商存活的空间加剧收缩。根据IDC的国内手机市场数据,2020年others手机厂商占比3.5%,同比下降51.8%,2019年占比6.5,同比下降51.7%。
随着坚果手机的落幕、一加宣布不止于“小而美”,在新任CEO黄质潘带领下的魅族,还能在“小而美”的路线上走多远呢?
有谁知道为什么OPPO换掉高管了?
继任命副总裁刘波为中国区总裁后,OPPO再次宣布一项重要的人事变动。4月20日,OPPO任命刘列为全球营销总裁,兼任中国区CMO,原OPPO全球营销总裁沈义人卸任。
业内皆知,沈义人是手机圈知名的营销战神,是OPPO“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市场宣传口号的发起者。刘列与此前任命的刘波一样,都是OPPO“老兵”,其曾任OPPO品牌总监,并参与OPPO Find、Ulike、Real等多款手机产品系列的品牌塑造。
对于沈义人卸任,OPPO在官方表述中称,“感谢他过去一段时间为OPPO营销工作所做的努力与辛勤付出,期待他早日归队。”而沈义人也在个人微博表示,因个人健康原因,需要调理一阵子,其微博道别:“朋友们,后会有期,以后还是数码博主。”
图片来源OPPO官方公告
从2013年空降OPPO,到推动OPPO以“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而家喻户晓,再到逐步开创OPPO品牌系列,沈义人见证了手机行业的波澜壮阔。然而,纵观OPPO近年来的市场表现,频繁的高层调整似乎是求变的必经之路。履新上任的老将会给OPPO带来什么新希望?
“85后少帅”的得与失
作为OPPO最年轻的高管,沈义人30岁便成为OPPO国内市场的负责人,“少帅”、“85后掌门人”成为了沈义人的标签。
据公开资料显示,沈义人2011年自集美大学毕业后加入小米社区,2012年转做小米市场品牌营销。2013年沈义人加入OPPO,并于同年开始担任OPPO中国大陆市场营销策划部长。
消息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沈义人的空降在OPPO高管体系里比较少见,因为OPPO的渠道和结构是线下为主,各个省的总代理都在OPPO享有一些股份。“从OPPO体系里成长起来的,对营销体系的驾驭更强。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履新上任的刘波和刘列几乎都是公司成立初期就供职OPPO的老员工。”第一手机研究院孙燕飚说。
沈义人在任期间也是OPPO快速上升的时期。除了策划了家喻户晓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宣传语,沈义人还参与了OPPO Find 5和N1系列,主导了N3、R5、R7~R15、Find X等几乎所有产品的营销推广。
“他在任期间完成了OPPO品牌升级,颠覆了以往OPPO单一的产品市场构成;另外一方面,从以往的“充电”诉求,升级到现在的视频防抖、电竞游戏等方面的手机特性,他在塑造OPPO品牌形象所做的努力是不可忽略的。”一名业内人士告诉时代财经。
不过,近两年国内市场份额逐渐被友商挤压、整体市场呈现大幅下滑,多产品路线并未让OPPO一路上扬。
据市调机构counterpoint刚刚公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名分别为苹果、三星、华为、小米、vivo,OPPO已跌出了全球前五名,其中位居第四名的小米、第五名的vivo的市场份额均约为8%,这意味着OPPO的市场份额已低于8%。
“品牌升级的过程中没有带来销量的稳定,没有明显的营收和市场份额的提升,是OPPO面临的关键难题;另外,独立出来的Realme和一加,相对于OPPO产品体系的独立性更强,在全球手机销量下滑的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而这样的情况下,OPPO各个产品系列的定位并不清晰,让大家有些迷惑。”孙燕飚说。
对于沈义人此次卸任,业内消息透露其实早有先兆。2019年9月,沈义人把微博ID改为“自信的眉毛”,同时微博认证也从此前的OPPO副总裁改为“数码博主”,且将之前的所有微博内容清空,仅存的一条微博内容为“准备改个名字换个认证,说话太累了,咱们江湖再见”。随后关于沈义人离职的猜测此起彼伏。
卸任后何去何从?沈义人也没有透露去向。业内不少消息预测,其将很有可能回到老东家小米阵营。不过,业内人士分析,沈义人回到小米也有顾虑。“把OPPO线下渠道的布局思路引入小米,听起来不错。但是比较难的一点是,线上和线下本身就是两块很难平衡的市场,很难同时做好。”一名匿名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
高层换血,新航向还有更多未知
更加严酷的市场竞争,让高层人事的流动变得谨慎。年轻少帅卸任后,OPPO老将刘列被推向了聚光灯下。
公开资料显示,刘列曾担任OPPO 品牌总监,凭借对用户的敏锐洞察力,成功打造OPPO Find、Ulike、Real等多个独具特色的手机产品系列。其中最为广为人知的就是Find初代时期,刘列整体操盘并主导了与“小李子”莱昂拉多的广告合作。
对刘列上任的调整,OPPO官方在对外采访中表示,刘列接任沈义人后已完成高层人事变阵,形成全球协同、战略强化中国区的人事布局。“未来刘列将带领OPPO继续向世界一流品牌迈进。”有市场意见认为,OPPO将极有可能发力全球市场和高端产品线的深耕,市场打法和产品线都将更清晰。
事实上,为一改此前娱乐营销的形象,OPPO从去年开始开辟了Find X系列旗舰机型,该系列便是OPPO定位高端市场的一大产品。不过,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来看,该机型并未找到新的市场增长点。“打的是创新牌,但却并非是创新性的产品。”通信观察人士孙永杰说。
2020年4月9日,OPPO宣布新兴移动事业群总裁刘波出任OPPO中国区总裁,不到半月沈义人与刘列交接座椅,这频繁的变动,似乎是OPPO在市场挤压下无法消解的焦虑。
事实上,近几年OPPO的组织架构调整较为频繁。在2018年5月,OPPO副总裁、原国内市场营销业务负责人吴强开始全面负责OPPO海外市场整体业务,任命沈义人为OPPO助理副总裁,全面负责中国大陆市场营销业务。2019年8月,OPPO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沈义人担任OPPO全球营销总裁。当时与沈义人一起出现职位变动的还有吴强,其任OPPO全球销售总裁。
“OPPO现在面临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品牌营销,而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上有所欠缺,导致它的产品竞争力不如华为。这些问题可能需要换帅来解决。”产业经济观察人士梁振鹏表示,换帅在手机科技行业也是正常之事,但换了思路是否能解OPPO之困,一切还是未知数。
为什么三星s20调分辨率120hzQQ微信字体会变?
三星S20是三星移动部门换帅之后的第一款机型,也是三星新老交替的标志性产品。否则也不可能直接放弃传递了近十年的命名直接以20来开头,换名代表着一个全新的三星移动业务。可惜的是三星S20这款机型流年不利,卢泰文上任之后接二连三的遇到大麻烦。
三星S20系列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不能同时开启120Hz与2K分辨率,网友的反应是你既然支持2K分辨率外加120Hz刷新率,为何不将这一阀门打开让真实用户感受一下。为此海外有意愿购入该系列机型的网友自发的展开了声讨活动,强烈要求官方打开2K+120hz,瞬间就得到上千网友的响应。三星对此的回应是正在评估之中,一个月之后会给大家答复。
三星S20系列遇到的第二大问题是产能,本来以为三星从十年前就开始从国内把产能转向印度和越南。可谁能想到本次的特殊情况是全球性的,面对用户的需求三星可能无法正常的进行交付。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当下所有的行业都受到了影响。智能手机行业当然不会避免。
如今三星S20系列又遇到的第三大麻烦,这个麻烦还是出在韩国本土。来自于《韩国先驱报》消息显示三星S20系列首售在韩国本土就遭遇滑铁卢,同比去年的三星S20系列暴跌50%。不过这与三星S20系列的产品表现并没有关系,分析师把这一现象还是归纳给了“特殊情况”因为韩国现在可能是全球第二大重灾区。
回过头来想一想三星手机今年刚换帅,卢泰文刚主持发布自己上任后的第一款机型就遇到这么多麻烦。无论是人为原因还是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最后的结果是三星S20系列的销量肯定受到严重打击。
全球第一大芯片公司:力压三星、高通,去年营收超过4500亿
2021年1月,知名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2020年半导体行业(含应用处理器、DRAM、闪存芯片等)的统计报告。由于市场环境利好,行业营收总规模达到4498.38亿美元,同比增长7.3%。
德州仪器(TI)成为榜单中唯一营收同比下滑的厂商。而联发科(MTK)增长势头最猛,同比增长38.3%,营收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跃居第八。另外,英伟达(Nvidia)去年营收同比增速也高达37.7%,达到100.95亿美元,首次进入行业前十。
前十名中,有两家韩国企业,三星、SK海力士分别排在第二、三位。美国企业独占6席,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英特尔CPU业务遭遇种种挑战,但得益于庞大的基础和体量,依旧以702.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38亿元)营收稳居榜首,市场占有率达到15.6%。
英特尔 (Intel)是硅谷最老牌的 科技 企业,成立迄今已有53年 历史 。作为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旗下产品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根据福布斯2020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显示,其价值达到395亿美元,位列第12名。
时间回到上世纪60年代,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因为不满公司利益分配,决定离开一手创建的仙童半导体,另起炉灶。安迪·格鲁夫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三个人共同创办了英特尔。
"英特尔三杰"各有所长,诺伊斯是出色的领导者,把握发展方向。摩尔是技术先锋,提出的"摩尔定律"至今仍然适用,一旦研发落后于这个节奏,就将被无情淘汰。格鲁夫则是一位管理奇才,出任公司首席运营官,负责具体执行。
当时,初创的半导体公司一般要花几年时间,才能推出一款量产的产品。英特尔则只用了两年,就推出了三款技术超前的存储芯片,横扫整个市场,取得巨大的成功。不过到了80年代,日本公司大举进入该市场,不仅良品率极高,而且还把价格拉至新低,
冲击之下,英特尔的存储业务开始不断赔钱。关键时刻,格鲁夫"壮士断腕",卖掉了传统的存储业务,裁掉1/3即7200名员工,并关闭了7座工厂。从这时候开始,英特尔正式转型为一家微处理器公司,也才有了后来著名的x86系列产品的问世。
随着PC时代的到来,为了尽快抢占市场,IBM没有自己开发,而是选择购买英特尔的芯片和微软的操作系统。得益于此,两家公司成为最大的赢家,人们甚至发明了一个词"Wintel"来形容它们。巅峰时期,英特尔垄断了全球芯片市场90%的份额。
不过到了智能手机时代,由于英特尔过度关注而忽视能耗管理,导致在 iPhone CPU的竞争中站不稳脚跟。另外尽管经过多年尝试,也仍然无法打入安卓市场。结果就是,过去十年智能手机的销售量高达数十亿,英特尔却未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而在PC芯片领域,AMD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推出了ZEN3架构的CPU。凭借着7纳米制程工艺带来的技术优势,拿下超过20%的市场份额,创下新高。英特尔则在14nm制造上迟迟无法突破,结果惨遭苹果"抛弃",后者去年推出基于Arm架构的M1芯片,第一代产品性能就得到了市场认可,全线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但显然,英特尔不愿坐以待毙,于是主动做出一次"换帅"。现任CEO司睿博将于2月15日卸任,帕特·基辛格届时接替。这位技术老兵能否挽救"牙膏厂"颓势?我们且拭目以待。